2010年12月19日 星期日

〔文具〕贈品筆也是有學問的

常常很多時候我們去吃吃喝喝或唱歌或住宿飯店,都會拿到贈品筆

一般來說,我個人覺得飯店類的還不錯寫,信紙也不差!個人常會帶走一兩張信紙留念或當臨時的記事頁

而資訊展類拿到的筆,通常水不多或是常斷水,不知是品質問題還是那邊的筆都常用丟的,所以也常是寫一寫就丟掉

下面這隻海尼根的筆,帶有一點慘痛回憶, 是在熱炒店拿到的,而且是喝酒的滿額禮,本來要換的是杯子, 後來杯子被換完,小姐給了我們好幾隻筆!


跟一般贈品筆不同,外頭用紙盒包起,增加價值感

黑色筆身,有握的筆座軟墊,跟一般ktv的筆比起來,算是高價位的贈品筆吧!

筆身跟紙盒上的logo一樣,十分簡潔

贈品筆很多地方都會使用,不過牌子越大的通常在筆上的資訊越少,頂多就是品牌LOGO,但如果像是商店類的或是補習班/競選人......就會放滿資訊

ψ-(._. )> 而且....仔細回想一下,我們通常不太可能會拿到很〔瘦〕的贈品筆,最瘦的頂多是做有腰身的樣子,前後還是有點胖胖,上面海尼根這種筆或是飯店的仿鋼筆型態的原子筆,是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算〔瘦〕的贈品筆.

贈品筆為啥都胖胖的居多呢?握起來有份量?比較顯眼?都是為了可以印比較多東西上去,把名字印的夠清楚,夠讓拿到的人看的出來罷了!且胖胖的成比並沒有比瘦瘦的貴,所以稍胖胖的筆一直都是一般贈品筆的主流喔!


一樣都是贈品筆,下面這樣東西保證有趣的多喔!

這是2010輔大校慶拿到的贈品,猜猜看它是什麼呢?

原來五個花瓣都是蓋子狀,裡頭是螢光筆呀//超像我之前買的滾滾印章

顏色有五種〔粉紅/黃螢/橘/藍/綠〕,都是粗頭的喔!

試用感想:
適手性還不錯,不過要小心,不能同時開兩色, 不然容易沾手!
而且呀,我覺得它根本可以拿去當花博宣傳品咩!一看就知道是朵花......
拿到這種活潑的贈品,真的讓人有心花怒放的感覺***ˋ(  ̄▽ ̄)ˊ***


題外話時間:
一定有人會覺得平常這些贈品筆怎麼辦呢?
通常我會帶回家,然後集中放著,有需要時拿來用,但看到需要捐文具的時候,就整理一下捐出去!
像在某年我就整理後捐給知風草文教基金會的二手文具福袋計畫,或許很多人會以為原子筆類的東西不適合捐贈,但在某些地方,原子筆會比鉛筆來的好的原因是因為鉛筆還需削筆工具才能使用......
而像造型比較可愛討喜的,親戚小孩來家中喜歡我就送了!
其實在無形中也省了不少錢,尤其是工作的時候常有人筆順手一拿或借筆,筆就會外宿太久回不了家了.... 所以擅用贈品筆也是一種好辦法呀......可以避免把自己最順手的筆借出\⊙▽⊙/

獨家簡易塘心蛋〔半熟蛋〕

其實做塘心蛋並不難,只要知道大概的比例去拿捏
每個人都可以做出獨家的簡易塘心蛋
那陣子剛好碰上蛋在特價+我真的很愛吃蛋
所以就手癢連續做了兩三天,還送給別人吃
基本上蛋黃有生有半熟,但都是好味呀

醬汁比例約如下
糖(增加甜味跟蛋會有光澤):醬油(鹹味+保存可以久一點):水=0.5:1:3

但基本上我還是會自己去試那個醬汁的味道,醬汁要有一點鹹度,這樣蛋在泡的時候才會入味進去


這個八角我用在MOS吃布丁的瓶子收著,MOS這種瓶子拿來收調味料真的很好用喔


酒是我做這道點心的獨家小秘方^^

這是我主醬料的來源,大創買的到

滷汁煮好的樣子,飄浮物是大蒜跟八角

煮好的半熟蛋,可以看到有些破掉,破的很嚴重的我就會把蛋黃拿掉,這樣才不會造成泡滷過程中的負擔

我用大的保鮮盒下去泡,可以完整放進冰箱存放.用保鮮盒泡的時後,我會蓋上蓋子蓋緊後,將整盒上下輕輕翻轉一圈,主要是要讓盒內的空氣均質

我的作法如下:
1.煮半熟蛋,重點是在滾了之後,就關火蓋蓋子.因為我用的鍋子性能較好,會利用餘熱繼續加溫.所以我悶五分鐘後就開蓋在旁放著,將水倒掉,把蛋泡進冷水中

2.煮滷汁
(a)我會先用一點點水,乾炒一下拍扁〔就是細胞壁被破壞〕的蒜頭,讓香味跑出來
(b)倒入整罐的日式醬油+三倍的水+約一半的糖
(c)煮約融合後,加入八角〔因為我自己喜歡八角的香味,所以就加了〕
(d)滾後加入美酒
〔酒可加可不加,如果要加酒,水就要少加,但加酒會有一種我個人十分偏愛的香氣,不要用啤酒喔!我試過,跟蛋不合.....〕

如果想要做出像酒蛋的風味,就要給它大力的加下去,變成水一份酒兩二的比例!

滾了以後,嘗一下味道,因為用日式淡醬油比較不鹹,容易做出比較淡味的蛋,這種蛋一樣好吃,但保存期比較少,大概三五天就一定要吃完!所以可以再加一匙的醬油糕或濃味的醬油,我自己是加一匙的”萬家香的素蠔油膏”,因有鹹度且成份跟日式的淡醬油很搭!

把醬汁放著,開始剝蛋殼!

我會在冷水中剝蛋,且在剝之前有點小壓式的把蛋在鍋子裡互相碰撞,讓他們的殼比較好剝
基本上,只要是新鮮的蛋都會超好剝的,不用太擔心!

最後就是將滷汁跟剝好的蛋結合在一起,放進冰箱裡冰一晚,就可以有好吃的半熟蛋了!

2010年12月16日 星期四

〔科普〕破碎影像 完整意涵

  希區考克是一位善於拍攝緊張懸疑片的電影大師,不管是在黑白片時代的《驚魂計》或是在彩色影片的《西北偏北》,緊要關頭時鏡頭的快速剪接,總讓觀影者在凌亂的影像中獲得緊張的刺激感和可預知事件全貌的線索。

  這種快速剪接的手法在電影術語中稱為「蒙太奇」。指的是將各個獨立的影像巧妙的連接起來,使觀眾感覺為是一個完整有意識的影片,如在《驚魂計》一片中,女主角在旅館浴室被殺害的過程,被拆解為防水塑膠布後的人影、刀刺殺的動作、女主角尖叫的特寫表情、血水流向出水口的特寫等等。上述的影像一經串聯,觀影者便可得知女主角遭受某人以刀刺殺,雖然中間並無出現任何直接描寫刀刺向女主角的鏡頭。

  這些串聯起來而感到意識的過程,並不是單由觀者在眼睛看到時便已完成,從看到以至於感覺到、意識到之間,實有一段漫長的旅途。

  影片透過攝影機器的拍攝才得以紀錄,觀影者在觀看影片時則必需先由眼睛這個受器來接收影片中的一切。

  若將眼睛的構件和相機中的構件類比,則可將眼皮視為鏡頭蓋,它們的作用同為保護主機具;鞏膜則像是機身,也就是俗稱的眼白,主要有著支撐眼珠的功能;角膜就像是護鏡,它可以保護眼珠避免外界的傷害;水晶體的對焦功能就是相機的鏡頭,可以拉遠拉近;虹膜中央有個會自動收縮/擴張的瞳孔,瞳孔接著控制進入的光量,就像是相機裡光圈的關係。

  最後,影像倒映在視網膜上,這個呈像的功能就像是相機中的底片,若以數位相機而言,則可類比為儲存設備。

  視網膜上所呈現的內容僅止於捕捉了景象的視覺事實,可謂是「無選擇性的觀看」。在上述的例子中,觀影者看到了女主角的表情、張大嘴的模樣、浴室的大小配置,甚至連女主角的睫毛有幾根都不曾遺漏,在這個階段中,「無選擇性的觀看」並未包括情緒感受及其判讀、看待的態度、物品的材質、整個影像的重點成份,而這些未包括的因子乃是造成觀影者在影像和意識間造成聯結的因素。

  在視網膜的深處有著特化的幾種神經細胞:例如桿狀細胞與錐狀細胞,它們就像是各思其職的員工,每一群都有專責的範圍,有的是負責物體的移動、有的是負責色彩、有的負責質地,科學家們以兔子作為研究樣本,發現其中有「12條」這樣的構造,而在觀影者看影片的同時,視網膜亦不斷地更新所接受到影像、分門別類的將訊息傳給大腦。

  人類的大腦是一個豐富且精巧的組織,大腦皮質是由神經細胞所組成厚約2至6公釐的組織,這薄小的組織尚分為許多區域,和視覺相關的區域則有:感覺聯合區,其負責處理各種感覺訊息,當然也包括視覺在內;視覺聯合區負責處理複雜的視覺訊號;視覺皮質區偵測較為簡單的視訊刺激等。

  到了這個階段,「無選擇性的觀看」所接受到的影像則會開始和觀影者以往的經驗和認知產生聯結,大腦各區域精巧的判斷影片中各個影像所帶出的重點,並引導觀影者推論聯想。在《驚魂計》的例子中,女主角臉上的表情在「無選擇性的觀看」過程時只是一種「表情」或是「臉部的動作」,但此訊號經由大腦的處理之後便得以產生「驚恐」的認知。

  而從「一種表情」到「驚恐」這個意義的產生,共有兩種習得的方法。

  第一種方式是大腦從過往的記憶中去截取類似的資訊(如以往曾看過的圖畫、影片、親身經歷等),來告訴觀影者女主角此時的表情所代表的意義為「驚恐」。

  第二種方式則是大腦裡的記憶資料庫裡沒有任何相關的資訊,而學習系統就會自動學習、紀錄並加以判斷,如從劇情的上下文來判斷出女主角被殺之前的表情所代表的是「驚喜」或「驚恐」,而一旦學習且記憶,那再一次觀看類似的影片,如《1999驚魂計》時,便可精確的抓住女主角的表情所代表的意義。

  雖說視網膜的呈像是完整的視覺事實,但我們的大腦並不會像底片一樣,將在鏡頭內的所有事物完整紀錄下來,這就像在影片的拍攝過程中,總是會錄下比電影所呈現的還要多的片段,而這些片段經過導演的挑選成為觀影者所看到的影片,人類的大腦對於所接受的視覺資訊便猶如電影和拍攝母帶的關係。

  其實,人類的大腦對於記憶可分為「運作記憶」負責處理目前的資訊,「長期記憶」負責處理長時間累積的資訊兩種。

  「運作記憶」負責處理眼前一些短暫的事物,如跟隨電影的發展,觀賞者在當下建立起人物之間的關係、暫時記住戲中人物的名字等;「長期記憶」則是在看完影片一些時日後,當觀影者還能想起有觀影片的細節部份,都屬其中。

  換言之,「運作記憶」能幫助觀影者分析事理和發現影片中的線索,卻不會創造出持久的記憶;「長期記憶」則會把過去的經驗實際儲存在大腦皮質中,以《驚魂計》中的刺殺情節而論,若此情節有實際儲存在觀影者的大腦皮質中,其在它部電影看到「手持刀準備下刺的動作」,便可輕易聯結到殺人等想法,也可更輕鬆的判斷出畫面所要傳達的意義。

  那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來決定那些部份是「長期記憶」?那些部份是「運作記憶」?

  海馬體是一個狀似海馬的小構造,它藏在大腦之中,擔任著類似守門人的角色,就好像電影導演決定影片中要放進那些片段,那些片段要被捨棄一般。

  這個體積不大的海馬體會根據這些接收的訊息對於觀影者有沒有情感上的意義、和觀影者過去的感知經驗有沒有相關聯,來決定那些畫面有資格進入大腦儲存「長期記憶」的倉庫。一但進入,這些資訊會以獨特的檔案管理系統分門別類的儲存好,以便觀影者在下個接受訊息的時刻能以綿密的聯結型態將儲存的記憶提取。

  而由於這些選擇的基準因人不同而異,故觀影者在觀賞同一部《驚魂計》之後,對於影片內容所記得的重點部份不同、感受不同、解讀不同,但也因為這些不同才造成了個體間的微妙差異。

  從「無選擇性的觀看」到「有意識的解讀」的產生,藉著層層神經訊號傳遞的漫長旅途僅耗不到百萬分之一秒,讓觀影不再是單純的看,同時涵蓋許多的反應和滿足觀影者的再現心理。

  這僅供眨眼的片刻,可就像希區考克把斷面的影像構築成完整的意義那樣珍貴。





入圍2007國科會科普獎決賽

〔科普〕從侏儸紀公園簡論恐龍形象的轉變

  每一個小孩子都曾經對恐龍著迷,我也不例外,尤其是當《侏儸紀公園》把恐龍公園這個構想落實到大營幕的時後,心中的激動不言而喻。

  小時候的各種恐龍圖鑑,或者是介紹恐龍的書本裡面,那些恐龍的圖,往往都是垂著尾巴,高高抬著胸膛,就像日本怪獸電影《哥吉拉》裡面的模樣,感覺很有王者氣勢。那時候,由於考古學家把恐龍歸納為爬蟲類的一支,大家對恐龍的印象,都是依照這樣的形象,把恐龍想像成巨大、笨重的冷血動物,牠們渾身披著鱗片,而牠們走起路來也勢必同樣緩慢,打起架來更像是兩隻趴趴熊的摔角擂台一樣遲緩。

  不過,到了國中時代,由於新的恐龍化石出土,使得生物學家們可以更進一步地研究恐龍的各種細節,而這段期間,也開始有人提出『恐龍是溫血動物』的說法,將恐龍形容為溫血、行動迅速的動物。這個說法一推出便廣受好評,而各種恐龍的復原圖裡面,恐龍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轉變,以暴龍為例,早期我們看到的姿態是尾巴下垂的模樣,到了近代,它的尾巴不再是笨重拖地的模樣。

  而1992年上映的《侏儸紀公園》,更是採用這個理論拍攝電影的先驅,電影院裡面,懷抱著舊觀念的觀眾(往往是帶小孩去看的父母)突然發現,原來恐龍也可以這麼活潑,這麼快速,這麼地駭人,也這麼地殘忍,一時之間,重新燃起的恐龍熱橫掃全球,也使得大家對恐龍的既定形象,從日本版的《哥吉拉》,轉變成了美國版的《酷斯拉》。

  在這之後,中國大陸陸續出土了許多種恐龍的化石,令人訝異的是,這些恐龍的化石上都具備了『羽毛』或者是類似羽毛的結構,經過十多年的研究之後,學者們現在普遍的相信,許多小型的獸足類恐龍(像是《侏儸紀公園》裡面的迅猛龍)身上是帶著羽毛的,甚至,就連龐大的暴龍,在生命中的某些時刻,身上也可能長滿了小雞一般的絨羽。

  而這項研究成果,後來更成為了支持『恐龍是鳥類祖先』這一學說的重要支持根據。換而言之,或許恐龍並沒有絕滅,而是以我們熟悉的姿態就生活在我們的週遭。

  這十多年間,世人對恐龍的印象全然改觀,而這全拜新化石的出土,以及學者們的努力鑽研。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新的化石出土,相信十年以後的恐龍形象,也能呈現更多更有趣的新風貌吧。